(集合)有关教师个人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师个人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名思义,教研员即教学研究人员,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一名站在高处的教育者,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角色。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研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同伴互助、协作反思、行政指导的角色不断向共同研究、专业引领转变。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有效带领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思索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必须是学习的引领者、教学的指导者、理论的探究者和课改的实践者。
一、学习的引领者。
教研员要指导学科教学工作,自身必须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这些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认真读书,特别是通过有目的地精读一些参考价值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才能实现。
教研员的学习不求形式,重在效果。有效果的学习,一般是指那种结合本职工作、带着具体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去进行的学习。比如,在上示范课前、课题研讨前、学术讲座前、论文写作前的准备性学习;在教改实验中的研究性学习;在经验总结时的反思性学习等,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
教研员要读的书很多。除了必学“两学一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比如国外的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等等;又如国内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论,黎世法的“单元结构教学”理论,魏书生的“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理论,还有教育统计学、评价学、考试学、学习学等;还比如,通过各种教研工作会议或网络,去观察了解同行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改革动态,多关注各个学科及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变化等等都在学习之列。一个教研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率先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新课程条件下的指导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的指导者。
众所周知,教研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堂,多到那些教学、教研工作一直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去,多到那些教学、教研工作上得较快的学校去,多到那些师生意见比较大、问题比较多的学校去。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总结教师的教学得失,把握课改的正确方向。
教研员不仅要多听课,而且要会听课。一般听课有五种类型:研究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检查性听课、总结性听课、观摩性听课。听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研究性听课,就要注重去发现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态度有何不同;不同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思维投入和情感投入有何不同。
教研员在听课时,不能居高临下以一种领导者或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能有一种专找教师差错的心态,如果教师知道教研员听课是为了找他们的“碴儿”,他们就有可能投其所好给教研员上“假课”。
作为教研员,我们还得组织命题、抽测、竞赛、阅卷,无论是哪项工作我们都得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都得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都得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三、理论的探究者。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研员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是其工作更具思考性、研究性。这就要求教研员对教育理论要勤于探究、善于思考,将各种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
教研员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比如,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引导教师确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以帮助他们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样”的问题。又比如,如何指导教师进行实效性教学和实用性教研?如何引导教研活动服务“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实?如何发挥教研员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研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切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多动笔去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巴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教研员应多注重自己的学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多拿起笔来写自己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多在自己有感而发和有感而写之时,以教育故事、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研随笔等方式去动笔,这样天长日久,就能成长为一名教研理念新、教研能力强、教研成果丰的优秀教研员。
四、课改的实践者。
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研员角色转变、提高教研工作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教研员要带头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必须是本学科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能引发广大教师共鸣的课题。因为这些课题具有全局带动性,并能通过一系列子课题来支撑研究,所以课题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研员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课题研究方法和策略,是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的策略包括选题论证、规划方案、学习研讨、总结汇报、材料积累、成果推广等。这些方法和策略若不经常在教科研实践中应用,也会逐渐变得生疏。
组织教师听评实践课、开展论文评选、积极向教育报刊推荐教师优秀论文(案例)是课题化教研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这些方式把部分教师的教科研成果逐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会激发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要做好教科研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还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力量,要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骨干教师群体,了解骨干教师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教育理论培训会、学术研讨会,要给骨干教师压担子、交任务,对个别拔尖的学科骨干教师,要鼓励他们往更高的高峰攀登,使其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研员,我们应当努力转变工作角色,与广大教师一道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个人计划】相关文章:
(经典)教师个人计划09-01
教师个人计划(经典)01-16
【经典】教师个人计划10-31
教师个人计划11-07
(精选)教师个人计划12-20
教师个人教研计划10-19
有关教师个人计划05-31
教师个人计划模板05-20
教师个人读书计划09-16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