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时间:2024-08-09 00:34:24 实验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1

  教育部于20xx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四个实验省份之一,于20xx年9月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普通高中结合我省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三年来,通过各级教育部门、教研员和教师的努力,各地普通高中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克服了各种阻力,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学科教学逐步规范化,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正轨。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实验准备和实施

  1、提前介入新课程

  作为首批进入实验的四个省区之一,我们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制过程中,参加了《技术课程标准》的编制,《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的编写;并为国家级培训承担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手册》、《理解与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和《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现均已正式出版,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做好了准备。

  2、编写通用技术教材

  20xx年12月,广东省由教育厅教研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策划,启动编写粤教版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的工作。我们集中了省教研室、华南师大和部分学校的专家、教授和第一线教师,积极申报立项,其中通用技术学科教材获教育部立项通过,为全国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经过艰苦努力,XX至20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个模块的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全部通过教育部审查,陆续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投入使用,为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现在选用粤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区有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3、教材选用情况

  20xx年6月,各地开始选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术教材由各地级市教材选用小组自主选择。我省选用了教育部通过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粤教版、苏教版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其中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有主要15个市选用,约占2/3;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主要有5个市选用,约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厅安排试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选用工作,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当地实际和学校情况,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进课程的开设,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培训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年都举办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市、区(县)每年也都要举办各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为学校培训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各级培训的举行,基本上保证了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达到上岗要求,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有力地保证了开课的基本条件。

  20xx年7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班。本次培训是广东省新课程首次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形式,聘请了课标组的专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编来授课,专家们的讲课深受学员的欢迎。通过这些讲座,使学员们初步了解了通用技术,为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20xx年6月,与省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广东省国家级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由教育部技术课标组主持,通用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班上还请广东实验中学等四位老师进行了案例分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实例。

  此外,我们还多次承担了对使用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有关省市的`教师培训任务,对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教师进行了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培训。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

  1、学科课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学科,开设的难度比较大。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设备和场地的不足、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困难,逐步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20xx年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学校尝试开设,20xx年开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学校开设,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轨。

  20xx年11月至多20xx年年5月,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对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见粤教研室〔XX〕32号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调研工作的通知)。调研工作以20xx年11-12月为主,20xx年年1-5月又结合其它工作进行了补充调查。据部分地市的调查统计,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课率平均为60%左右。有些市的开设情况比较好,如广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88所,未开课的学校40多所,开课率达67.8 %;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53所,其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有37 所,未开课的学校16所,开课率为70 %。从总体来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目前还很不平衡,但形势比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已有很大好转。同时,各地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也进行一些探索,在开课的准备、师资培训、设备设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逐步增强

  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始终都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学校的实施方案和教师的岗位还没有完全确定,因此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临时从各学科抽调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课程开始后并没有任通用技术教师;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转回其它学科一批,使本来就相当难找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人员更加缺乏,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有所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师经过几轮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培训,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学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正轨。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约有一半参加过各级培训,本科学历的占90%以上,专科或以下不到10%;专职教师不足1/3,兼职教师超过2/3。以广州市为例,登记在册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有267人,参加过培训的为149人,占55.8%;本科学历的251人,占94%,专科学历的16人,占6%;专职教师45人,占16.9%,兼职教师222人,占83.1%。

  3、开展教研、科研,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和教学的需要,适时举办了各种教研活动,如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案例评选等,并出版了通用技术案例集,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级教教研员也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注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来促进教学。各级教研部门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的市如湛江,还成立了通用技术教研会,除了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说课交流、评选论文和案例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还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弥补初期培训工作的不足。

  开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越是薄弱的学科,越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发挥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级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在教学常规方法、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实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每周开课不少于2课时,必修2个模块以上。

  20xx年12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案例评选活动。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选送的案例评选出优秀案例,并编写了案例集,录制了教学光盘配套下发,供学校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参考。

  20xx年4月,我们在珠海承办了第二届通用技术四省区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课标组核心成员、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实验省(区)的教师和教研员,还有江苏、福建2个准实验区的代表,以及一些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等共80多人。会议内容有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说课交流、专家讲座,讨论互动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0xx年1月份,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编制工作,承担了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该书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20xx年6月,我们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科模块教学要求》,为课程开设、教学正规化创造了条件,为教学评价制订了标准,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基础。

  20xx年年9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交流;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研讨;通用技术课程现场教学观摩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等。全省各市普通高中有80多位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了36篇论文,参观了番禺中学和仲元中学2个现场,观摩了2节现场教学。会议针对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会议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组织省内教师参加了海南(第一届)、山东(第三届)、宁夏(第四届)通用技术协作会和天津的通用技术研讨会,我省代表提供的经验、论文、和说课的质量较高,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深受各地会议代表的欢迎。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重视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例、评价方式、学分认定、教学策略等。各市各校现在已有一些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立项,开始了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有教师个人的研究课题,也有以学校科组为课题组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高中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研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研究等方面。教学科研的开展,推动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2

  xxxx年秋季,我省全面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上上下下都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全体教职工、行政各职能部门、高一年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布置工作,制定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中新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全体教师特别是高一的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和教研,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一年中,我校高一年级22个班进入新课程改革,参与教师73人,学生1365人。一年来,我校高一新课程实验工作开展较为顺利,现将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教学管理与实施

  1、组织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对课程实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高中新课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抓住要点,把握方向。每月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检查、总结课改工作进程和经验,及时制定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各种方案,力求创新,确保质量。

  2、师资条件:高一年级共配备任课老师73名,其中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38人,本科学历71人.这样的教师结构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绩突出。

  班主任现状:22个班级的班主任总体素质都较高。其中有省、市、县优秀教师,汉中市名师等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也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他们工作热情很高,在学生工作中思想先进,有创意,很受学生的欢迎。

  3、资源利用:充分挖掘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尽量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所有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教研,学校都积极支持,做到全员参与。同时,注重利用校外资源,聘请省、市专家及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了“教师培训”、“校本研究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专家指导小组。建立了以汉江钢铁集团、朱氏电器、高力制衣、陕西长征运输集团等企业和社区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4、教学管理:严格按照陕西省新课程课时规定,开足课程,合理安排学校课程计划。能根据陕西省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制定本校的实验工作方案与课程方案,严格按照新课程文件精神进行行政管理,教研科研、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

  5、教学实施:严格按照《陕西省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和《陕西省新课程工作方案》制定我校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课程,科学制定课表。教导处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多级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感知。制定选课指导手册,多渠道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多渠道获得知识。《汉中教研》对我校新课改作了专题报道,省教育厅、省教科所两次组织专家组来我校进行调研,市内6所学校来校学习、交流。我校网站创建了“新课改教研通讯”专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改工作。

  (1)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召开学生家长会,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营造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

  (2)做好高一新生的培训工作。重视对学生进行新课程的培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使高一新生了解、认识高中新课程,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步进入新课程。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习方法上的转轨,走好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二、新课程背景下师资培训与教研

  学校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加强制度保障和组织管理,为教师提供校内、校际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并积极推动校本教研,努力达到以科研促教研,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1、参加各级培训:制定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注重培训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学校精心组织全体高一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县级的各类高中新课程培训。要求全体教师结合培训体会,认真领会课改精神,交流心得,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有3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7位教师赴海南、广东、西安、渭南、宝鸡等地参观学习,86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新课改培训,112位教师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形成了“外出学习培训”、“网上远程培训”、“校内岗位培训”的多层次培训机制。

  2、开展校本培训:大力发展校本培训,通过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多元化的培训,教师观念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组织校本教研:制定学校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等,围绕课程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教务处组织高一年级广泛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本学年高一年级共进行省市县校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展示课”63节。

  4、重视课题研究:学校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科研奖励制度,营造了科研氛围。通过培训和研究,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的难点重点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研究。现参与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县级课题16个。

  三、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及工作亮点

  1、新课程教学评价

  学校注重改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全方位、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多方面。

  2、“问题即课题”

  “以教育、教学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是我们在新课改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整体定位。学校针对新课改成立了教科研处,以课题研究引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了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现已就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开展了24个课题研究。

  3、新课程教学反思

  学校教务处、教科研处每月组织一次专题会议,研讨新课程教学情况。先由教科研处拟定思考题,教师预先思考,会上交流,会后总结。各科教师坚持写课后反思,由最初的每周一篇到现在的每节一篇,使教师能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和周教研活动制度,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发挥集体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①要求集体备课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要研教研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务必须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②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教研活动要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写好教学随笔及教学反思。

  ③鼓励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倡导教师之间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长。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5、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综合各种各类资源,特色办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抓好第二课堂和社团组织,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抓特长:每周一、周四第七节为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参与率达80%以上。

  抓重点: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一组、一站”(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广播站),参与率25%。

  抓提高: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

  抓实践:学校与汉江钢铁集团、消防队、天荡派出所、边寨村等单位和社区开展“手拉手”活动,到校外实践、采访,到敬老院义务劳动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抓激励:学校把握各项指标评价学生,倡导学生张扬个性,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xxxx年的“国庆文艺汇演”和2008年“元旦文艺汇演”中,我校学生两次获得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汉中市文艺调演。我校体育代表队参加汉中市中学生运动会,囊括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并取得4金6银的骄人战绩。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同学们积极动手,搭建防震棚、活动教室,自制防震报警设施,收集资料在校内外广泛宣传防震知识,自办防震减灾板报,使我校的防震、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6、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学分认定

  认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整理、展示、评比、总结。我们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等,与考试测查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教育,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树立了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培养了积极观察、经常反思、勤于总结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分认定工作是我们从未涉及的新课题,作为省级课改样本学校我们尤感重任在肩。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了我校《学分认定实施方案》。给每个学生印制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旨在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测验及模块考试等全程跟踪并给以综合性评价:学习过程(40%)--其中学生课堂表现占20%、作业完成质量占20%(以上两项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确定);平时检测、练习占10%、模块考试占50%。在此基础上又印制了《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认定表》和《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补考)认定表》,使学分认定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本着客观、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在第一学年的四个学段各模块学习结束后,学分认定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充分,实行和操作起来便有矩可循、有条不紊,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纠纷。随着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尝试吸收一定数量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学分认定活动。

  学分认定的有序实施,不仅浓厚了学风,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怎样评价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学会了理解和宽容,懂得了尊重和自尊。使班级更加团结,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学相处更加和睦,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5.12”当天,接到学校地震警报迅速撤离教学楼的通知后,高一⑧班立即有4名男生不顾自身安危,同时冲到本班腿有残疾的李向阳同学的桌前,将李向阳同学迅速的由六楼教室轮换背到操场;高一⑿王涛、赵江波等同学在撤离过程中,发现楼梯拐角处有一胆小学生两腿发软不能前行,他们立即将他抬到安全地带……由于全校师生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在“5.12”及以后的历次余震中,同学们都能迅速安全撤离,没有一人伤亡。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6月5日专程来我校对学生防震避险紧急疏散演练进行了现场直播。

  7、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按照课程标准,我们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的同时,始终坚持四个原则:适宜于课改的推进,适应于社会的需要,适合于学校的实际,适用于质量的提升。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结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对部分学科大胆地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确保各学科课程的顺利开展:我们在xxxx年7月就选聘了两位专职通用技术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外出学习取经。同时聘请汉江钢铁集团的工程师、朱氏电器的维修技师、高力制衣的设计师为我校的客座教师,突出体现该学科的实用性、技术性和趣味性,并将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了工厂、社区、车间;

  为解决生物课师资紧缺的矛盾,我们采取分散和集中并用的排课方式:在2008年6月前,安排生物课两周3节(已达到师资的极限),在6月份高考结束后,立即利用高三教师进行补充,安排每周3节,以保证授课课时数达到规定标准;为解决专用教室的不足(如音乐室、美术室),我们对音乐和美术采取大小课制(单班上课与合班上课并存);

  为体现狠抓基础和发展特长并举,我们对体育课采取行政班和走读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基本技能按行政班授课,特长训练按走读班授课……这些灵活多样的课程管理模式,既解决了我校现有师资的紧缺,又弥补了学校教学场地、设施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们在继续扩大与汉江钢铁集团(机械制造与加工)、朱氏电器(电器使用与维修)、高力制衣(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企业合作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选课志愿,又与陕西长征运输集团勉县公司、勉县农技站、黑潭沟茶场达成协议,在2008—xxxx学年新增汽车驾驶与维修、经济花、果的栽培与养护、茶叶种植加工、中国茶文化与陕南名茶等多种实用技术和地域文化的选修课开设,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教育资源,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家长对新课程认识理解不够,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3、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尚待提高。

  我们将以教研组为单位,准备研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争取每个学科,每个备课组都有一门校本课程,这样学生在选修课方面将有大的选择空间,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条件。

  4、实施新课程时因我校的生源素质较差,学习方法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很大的挑战。加之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于初、高中衔接提出更高的要求。

  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评价问题,针对我校的生源实际,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终结性评价——省会考和高考的要求,我们将组织科任教师密切关注,专题研究,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力争在会考和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五、对下阶段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有制度保证

  高中教育有毕业和升学的任务,那么学生应该如何选科?怎样做才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高中毕业会考或学业水平测试怎么要求?高考方案与课改有什么关系?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早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解答学校和教师心中的疑问。

  2、教学设施配套。

  教学硬件设施配套的问题应尽可能解决,如专用教室、实验器材、活动场地、图书资源等等。否则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可能是纸上谈兵。

  3、强化新课程培训。

  希望省、市主管部门多组织新课程培训,学校将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和落实校本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将借助陕西省课改样本学校这个平台,不断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式,让学生和新课程同行,让教师与新课程同行,进一步促进我校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3

  教育部于XX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四个实验省份之一,于XX年9月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普通高中结合我省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三年来,通过各级教育部门、教研员和教师的努力,各地普通高中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克服了各种阻力,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学科教学逐步规范化,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正轨。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实验准备和实施

  1、提前介入新课程

  作为首批进入实验的四个省区之一,我们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制过程中,参加了《技术课程标准》的编制,《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的编写;并为国家级培训承担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手册》、《理解与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和《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现均已正式出版,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做好了准备。

  2、编写通用技术教材

  XX年12月,广东省由教育厅教研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策划,启动编写粤教版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的工作。我们集中了省教研室、华南师大和部分学校的专家、教授和第一线教师,积极申报立项,其中通用技术学科教材获教育部立项通过,为全国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经过艰苦努力,XX至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个模块的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全部通过教育部审查,陆续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投入使用,为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现在选用粤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区有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列表

  选修模块

  03《电子控制技术》 04《建筑及其设计》

  05《简易机器人制作》06《家政与生活技术》

  07《服装及其设计》 08《汽车驾驶与保养》

  09《绿色食品》 10《营养与饲料》

  11《农副产品营销》 12《无土栽培》

  13《病虫害的预防与预测》

  14《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品种引进》

  3、教材选用情况

  XX年6月,各地开始选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术教材由各地级市教材选用小组自主选择。我省选用了教育部通过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粤教版、苏教版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其中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有主要15个市选用,约占2/3;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主要有5个市选用,约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厅安排试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选用工作,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当地实际和学校情况,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进课程的开设,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培训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年都举办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市、区(县)每年也都要举办各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为学校培训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各级培训的举行,基本上保证了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达到上岗要求,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有力地保证了开课的基本条件。

  XX年7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班。本次培训是广东省新课程首次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形式,聘请了课标组的专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编来授课,专家们的讲课深受学员的欢迎。通过这些讲座,使学员们初步了解了通用技术,为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6月,与省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广东省国家级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由教育部技术课标组主持,通用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班上还请广东实验中学等四位老师进行了案例分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实例。

  此外,我们还多次承担了对使用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有关省市的教师培训任务,对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教师进行了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培训。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

  1、学科课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学科,开设的难度比较大。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设备和场地的不足、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困难,逐步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XX年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学校尝试开设,XX年开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学校开设,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轨。

  XX年11月至多XX年年5月,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对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见粤教研室〔XX〕32号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调研工作的通知)。调研工作以XX年11-12月为主,XX年年1-5月又结合其它工作进行了补充调查。

  据部分地市的调查统计,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课率平均为60%左右。有些市的开设情况比较好,如广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88所,未开课的学校40多所,开课率达67.8 %;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53所,其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有37所,未开课的学校16所,开课率为70 %。从总体来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目前还很不平衡,但形势比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已有很大好转。

  同时,各地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也进行一些探索,在开课的准备、师资培训、设备设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逐步增强

  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始终都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学校的实施方案和教师的岗位还没有完全确定,因此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临时从各学科抽调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课程开始后并没有任通用技术教师;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转回其它学科一批,使本来就相当难找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人员更加缺乏,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有所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师经过几轮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培训,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学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正轨。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约有一半参加过各级培训,本科学历的占90%以上,专科或以下不到10%;专职教师不足1/3,兼职教师超过2/3。以广州市为例(资料最全),登记在册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有267人,参加过培训的为149人,占55.8%;本科学历的251人,占94%,专科学历的16人,占6%;专职教师45人,占16.9%,兼职教师222人,占83.1%。

  3、开展教研、科研,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和教学的需要,适时举办了各种教研活动,如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案例评选等,并出版了通用技术案例集,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级教教研员也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注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来促进教学。

  各级教研部门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的市如湛江,还成立了通用技术教研会,除了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说课交流、评选论文和案例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还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弥补初期培训工作的不足。

  开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越是薄弱的学科,越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发挥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级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在教学常规方法、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实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每周开课不少于2课时,必修2个模块以上。

  XX年12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案例评选活动。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选送的案例评选出优秀案例,并编写了案例集,录制了教学光盘配套下发,供学校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参考。

  XX年4月,我们在珠海承办了第二届通用技术四省区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课标组核心成员、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实验省(区)的教师和教研员,还有江苏、福建2个准实验区的代表,以及一些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等共80多人。会议内容有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说课交流、专家讲座,讨论互动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XX年1月份,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编制工作,承担了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该书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XX年6月,我们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科模块教学要求》,为课程开设、教学正规化创造了条件,为教学评价制订了标准,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年9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交流;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研讨;通用技术课程现场教学观摩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等。全省各市普通高中有80多位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了36篇论文,参观了番禺中学和仲元中学2个现场,观摩了2节现场教学。会议针对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会议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组织省内教师参加了海南(第一届)、山东(第三届)、宁夏(第四届)通用技术协作会和天津的通用技术研讨会,我省代表提供的经验、论文、和说课的质量较高,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深受各地会议代表的欢迎。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重视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例、评价方式、学分认定、教学策略等。各市各校现在已有一些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立项,开始了课题研究。

  这些课题有教师个人的研究课题,也有以学校科组为课题组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高中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研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研究等方面。教学科研的开展,推动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3篇04-11

新课程实验阶段总结04-05

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08-24

高中物理实验的工作总结02-25

高中实验室工作总结09-19

高中物理实验的工作总结10篇02-26

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3篇09-23

高中化学实验室工作总结03-03

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4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