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谚语

时间:2024-12-09 10:06:56 谚语 我要投稿

关于三伏天的谚语(精品)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内容非常广,类别繁多。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谚语?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三伏天的谚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于三伏天谚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夏至无雨三伏热 (川)

  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

  夏至鸣雷旱三伏(桂)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坡超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二、三伏天歇后语

  三伏天穿皮袄———— 不是时候,不识时务;乱套了

  三伏天的爆竹———— 一碰就炸

  三伏天的冰雹———— 来者不善

  三伏天的冰棍———— 人人喜欢;个个喜爱

  三伏天的冰块———— 见不得

  三伏天的电扇———— 忙得团团转

  三伏天的隔夜饭———— 臭货

  三伏天的狗———— 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三伏天的庄稼———— 一天变个样

  三伏天孵小鸡———— 坏蛋;坏蛋多

  三伏天喝冰水———— 正中下怀

  三伏天喝凉茶———— 正是时候

  三伏天烧炉子———— 真够热火

  三伏天絮棉袄———— 闲时预备忙时用

  三、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四、三伏天的日期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的谚语】相关文章:

形容三伏天的谚语10-23

关于三伏天的谚语10-16

经典的谚语11-11

谚语05-20

英语经典谚语01-05

季节的谚语11-15

农事的谚语11-27

立夏的谚语12-05

夏至的谚语07-09

天气谚语07-16